“卡耐基梅隆大学,硕士、博士保录取,2018年9月入学,释放1个名额。申请费260万人民币。”
看到这样的广告讯息,千万不要以为是虚假广告。因为260万元的费用确实有可能被卡耐基梅隆大学录取。甚至,再多掏几百万元,还有可能被哈佛、耶鲁、普林斯顿等美国常春藤盟校录取。
在世人眼里,“高不可攀”的美国名校,为什么花钱就能被保录取呢?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解开了其中的“奥妙”。
其实,这正是美国名校“自主招生”的结果。
哈佛大学的校报《哈佛深红》(TheHarvard Crimson)发布数据称,今年,得到哈佛大学录取的所有新生里,三分之一来自于“传承录取”(LegacyAdmission)——一项针对家庭中有申请院校毕业校友的申请者的录取偏好传统。这项充满争议的政策用于专门录取腰缠万贯的、具备向大学校方捐赠能力的,或特权阶层的校友子女。40%被哈佛大学传承录取的新生家庭,都拥有最低不少于50万美元的家庭年收入,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是350万元。
《金融时报》报道中还引用《哈佛深红》记者乔纳森-布隆伯格的话称,即将在2018年秋天入读哈佛大学的学生里,有29%都来自于传承录取。
据大学藤网站(CollegeVine)调查称,在面对传承录取的申请者时,全球录取率最低(5.1%)的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升高到了16%。其他常春藤高校基本都是如此:在哈佛大学,这个录取率是40%;在宾夕法尼亚大学,这个录取率是41.7%;在布朗大学,这个录取率是33.5%。
当然,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和学生来说,“传承录取”基本和他们无关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“捷径”进入常春藤高校等美国名校。另一项被更广泛应用却从不被大学官方提及的秘密政策是“发展性录取”(development case)——专门针对学术资质没有达标、家庭与大学无关、无法通过传承录取的方式录取,但家庭却十分富裕,并具备在未来向大学捐赠的意愿,会在财,务上支持大学更好发展的学生。
《金融时报》的报道中说,近年来,“发展性录取”公开的最大案例是贾里德-库什纳(Jared Kushner)。贾里德-库什纳是新泽西房产商查尔斯-库什纳的儿子,虽然父亲并不是哈佛大学的校友,不具备传承录取的资格,高中成绩也极其平庸,但通过向哈佛大学捐赠了250万美元,贾里德还是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报道中称,在金钱、分数和录取的等式里,发展性录取——因为脱下了校友父母等的外衣,仅剩下了财富考量作为唯一的标准,因此在要求了更高价码的同时,也给出了更加保险的换算关系。
报道称,拥有传承录取的资质,等于申请者的 SAT 成绩额外多考了160分,但对于进入发展性录取考量的申请者来说,这等于 SAT 的分数额外多考了500分——一个几乎可以录取任何分数段学生的标准。也就是说,哪怕SAT只有1000分的发展性录取申请人,也依旧拥有常春藤院校水准的录取竞争力。
“发展性录取”潜规则的存在,催生了大量录取中介。在这里,录取通知书直接和金钱划上了等号。对于财力雄厚,同时又对子女寄予殷切希望的中国父母来说,录取中介能助他们一臂之力。
报道中引述香港教育学院博士后谢爱磊的话说,保守估计,2万美元能够得到捐赠基金规模约在数百万美金的文理学院录取,5万美元能够得到更高排名的大学录取,10万美元能够得到综合排名前25的顶尖院校录取,25万美元则可以买到一张常春藤盟校的“入场券”。当然,这是捐赠用以发展性录取的门票,该缴的学费还要再单独缴。